主题活动审议 支持儿童有意义的学习——《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下的藏幼3月专题教研活动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标》活动组织版本第22条中指出: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采用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讨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拓展提升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经验。
本学期我们通过主题活动审议来支持儿童有意义的学习。为师幼相伴共同经历学习做预设,呼应儿童的环境与学习经验,以更内隐的支持促儿童积极主动地参加有意义的学习。
思考地域环境
挖掘可利用资源
我园所在附近的地理位置、社区资源、本土文化对幼儿来说有丰富的前期经验,我们可以利用哪些合适的周边资源建构课程,教师们围绕周边三公里地图,开展了讨论。
周珺老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应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幼儿园附近的派出所、社区医院等社区资源能为幼儿园课程的丰富与拓展提供良好的契机,让幼儿在真实的社会情境中学习和成长,更好地实现《指南》所提出的各项目标,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张小英老师:
学校附近有许多的草莓种植园,追随孩子对草莓的兴趣,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开展有趣的周边资源的游戏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引导幼儿“喜欢自然界美与生活中美的事物”,借用周边资源积极开展活动,培养孩子热爱上生活的情感。
钱晨老师:
在学校附近有一个溪畔农庄,它里面有直升机、大炮、坦克等军事装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应“亲近自然,喜欢探究”,虽然军事装备属于人造物品,但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其结构、功能,培养探究兴趣。同时,通过系统整合溪畔农庄的自然、人文与劳动资源,幼儿可以构建“自然即课堂”的教育生态,全面落实《指南》中”在生活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的核心理念。
蔡心怡老师: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中班幼儿应“具有初步的归属感”,教师要“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幼儿园周边有个“英雄冢”,可以利用社区资源引导幼儿展开清明祭扫或爱国情感等一系列丰富的园外课程。
聚焦核心内容
提升系统思考能力
教师根据对幼儿前期经验的调查,推选了石的课程资源作为本次审议的主题。
(一)可利用的资源——关注幼儿兴趣
盘点园内外资源
教师需捕捉儿童的想法、意愿、需求或感兴趣的内容之后,为我们有效选取园内外资源,预设幼儿活动做好充分准备,做有准备的教师。园内外有哪些资源可以为我们所用呢?教师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园内、园外资源的思考。
园内资源组
邹诗涵老师:
园内石头我们分为鹅卵石、沙石、砖、墙、花岗岩和碎石这几部分。
园外资源组
陆思佳老师:
对于幼儿园外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活动,第一个在我们小学里有一块摩崖石刻,另外再我们的街上有石雕研究所和石材厂可以进行参观,另外在穹隆山我们有奇石馆可以进行参观学习。
(二)可亲历的事情——关注幼儿实践
策划具体行动
纲要中强调:幼儿的学习需要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儿童的深度学习并不在于学的内容有多难,它的关键支撑在于互动实践与情境学习。
这些可用的资源哪些可以成为儿童可亲历与操作的活动呢?老师们继续分组讨论,在书籍与网络上进行资料搜索。
园内资源组
黄丽君老师:
在幼儿园户外美术区,随处可见的鹅卵石为孩子们带来欢乐与探索机会。散步时, 让孩子赤脚踏上、抚摸石头,感受独特触感。集体活动中,彩绘石头能激发想象,叠叠乐可锻炼手眼协调。区域活动时,染色的鹅卵石用于创意搭建,数学区排序比大小开启思维启蒙,科学区“乌鸦喝水”实验探究科学奥秘,这些贴合孩子成长的活动,让他们与鹅卵石互动,收获知识与快乐。
陆怡老师:
围绕花岗岩,我们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健康活动:《过河捡宝石》,语言活动:《石头石头,你是什么石头》,社会活动:《找找园内的花岗石》,科学活动:《认花岗岩》,美术活动:《花岗岩的纹理》、《花岗岩创意画》,还可以根据分类、测量、空间关系(石头垒高)来设计相关的数学活动。
邹诗涵老师:
围绕碎石我们从探索与感官体验、艺术与创意表达、游戏与运动、科学与数学、语言、家园共育和安全教育几个方面展开。探索与感官体验分为放大镜观察和碎石分类;艺术与创意表达分为碎石拓印、碎石创意画等;游戏与运动分为碎石运输赛、碎石跳格子等;科学与数学分为排序、比重等;语言分为谜语和绘本;家园共育分为亲子调查表和碎石创意大赛等;还有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马丽仪老师:
围绕沙石,我们从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五个领域开展活动。健康活动:自由玩沙、沙池寻宝、好玩的沙包、危险的沙包;语言活动:《神奇的沙子》;艺术活动:美丽的沙雕、创意沙画、制作沙瓶;社会活动:讨厌的沙尘暴、沙漠英雄花;科学领域:幼儿在玩沙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让幼儿在亲身体验、观察、实践中发现沙子的奥秘并学会比较判断,自然地了解沙的特性、变化。但是,对于沙子和石头的关系有一定争议。对于沙石是不是石头,我们做了一些了解:沙石不完全等同于石头,但沙石中的“石”部分来源于石头,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园外资源组
徐子鸣老师:
围绕奇石馆这个点,我们从集体活动、区域活动、亲子活动、实践活动来展开。集体活动开设语言《奇石故事大赛》、美工《奇石创意画》、社会《奇石小课堂》、数学《奇石排序》。区域活动里,美工区《制作奇石标本》、数学区《奇石测量》、益智区《奇石迷宫》。亲子活动《亲子寻宝》、《奇石分享会》。实践活动《寻找奇石》、《对比奇石异同》。
陈霞琴老师:
摩崖石刻对于幼儿来说是有在穹窿山、天池山等地见过,但不知道它的一些文化内涵,所以我们更多地可以在日常活动中结合一些郊游照片、图片来引导幼儿认识摩崖石刻的含义和内容,开展活动《摩崖石刻文化》数学《数数刻字》,区域活动《石刻》、《中国汉字》,亲子活动《我找到的石刻》等,了解一些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初步认识摩崖石刻。
陆思佳老师:
在园外资源中我们组选择的是石材厂,首先我们可以结合家长资源进行我们的实践活动去参观下我们的石材厂,观看下石材并且可以适当体验下,另外我们还可以开展社会和科学的活动,如科学《石材的奥秘》和社会《石头的形成》更好的了解我们的石材,另外再我们的美术区可以设碎石粘贴画,在数学区可以进行测灵感石材的尺寸等活动。
(三)可发展的经验——关注幼儿发展
实现课程中生长
课程需要建构幼儿的经验与能力的增长,教师们对标《指南》、《纲要》及《评估指南》,聚焦中班年龄段儿童开展“石头”课程的梳理,哪些是有益的经验?哪些活动并不适合中班的儿童开展?教师们继续分组讨论。
园内资源组
黄丽君老师:
依据《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常带孩子亲近大自然,能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使其感知、区分物体特性并用语言表述。科学板块倡导感知事物特性、开展拼搭,由此有了建构和围合活动;美术方面鼓励用绘画表达感知;数学方面期望孩子感知图形特征、规律与分类操作感受数的关系,探索物体材料联系。基于此,围绕鹅卵石设计的系列活动贴合《指南》要求与孩子年龄特点,唯有“神机妙算”活动,对中班孩子偏难,更适合大班。
陆怡老师: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班各领域目标,我们设计的集体活动都比较适合中班幼儿开展。
钱晨老师: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社会领域“具有初步的归属感”目标来看,社会活动《沙漠英雄花》对于中班幼儿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删除了它。
陆晓婷老师: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班各领域目标对应,在《碎石》主题的下的探索性活动、游戏运用活动、艺术创想活动、家园共育、语言锻炼等子活动中都比较符合幼儿各项目标,但是语言活动中的《碎石谜语》对于中班语言的发展有一定的难度,每个碎石都不同,如何猜,如何形容等都有一定的挑战,为了更好的促进幼儿学习碎石内容的发展,所以我们再三研究把其删除。
园外资源组
金霞老师:
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去除了美工区的《名字雕刻》,将集体活动的课程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可以通过社会活动《认识砚台》的学习了解砚台的文化以及砚台的花纹,再通过语言活动《一块有魔法的石头》了解石头的奥秘,继而在美术活动《我设计的砚台花纹》和《迷你砚台》开展美工活动,最后在音乐活动《石头打击乐》中体会石头的别样文化。并且在区域活动中,我们重点指导美工区的石头装饰品制作,在发夹、头箍、手链等饰品上进行石头装饰。
陆思佳老师: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另外结合指南中的一些要求如能基本的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我们可以开展实践活动后和幼儿一起回来和讲述,另外根据科学领域幼儿喜欢新鲜事物,能够不断探索奥秘,可以生成我们的科学活动石头的奥秘, 另外结合指南我们设计的美术区《石的粘贴画》数学《石材的测量》都符合中班儿童的目标。
徐子鸣老师:
课程对标《指南》,根据中班幼儿的能力特点,我们对奇石里的个别课程做了以下的调整。把区域里的《奇石测量》给予替换,难度有点大。依据《指南》,5-6岁的幼儿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作新的排列规律。变成《奇石排序》,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去掉美工区的《奇石标本》。这个活动对中班的幼儿的要求有点高,换成《超轻黏土制作奇石》。《指南》中指出4-5岁的幼儿经常用捏泥、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
陈霞琴老师:
摩崖石刻主要是在石壁上刻字,上面的字体还是很多样的,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认识多种字体有一些难度,可以放到大《自信的中国人》班主题进行了解。另外集体活动内容也比较地空虚,能开展的活动也会比较少。不过可以在日常活动或者是结合家长资源开展一些相关的介绍、实践活动还是可以的,鼓励幼儿初步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激发幼儿关注周边石刻,萌发了解石刻的兴趣。
梳理主题活动
商定课程实施方案
中班组将根据集体商讨的活动,后续继续细化方案,商定课程具体实施流程,为幼儿的课程活动实施做好充分的计划与准备。
在主题审议中,我们更强调在儿童经验下开展活动。儿童意愿的内容,并不代表“不能教师做预设”。只有心中有目标,才能让课程更适宜儿童的发展。学习过程中的师幼互动强调一种平衡:既不是完全由儿童主导,也不是完全由教师主导。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