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智美术核心,共促幼儿成长——藏幼4月专题教研活动
在幼儿教育的浩瀚星河,
每一次探索皆为熠熠星辰,
照亮孩子们的前行之路。
上周我园小、中、大各年级成功举办区域游戏观摩活动。
本周,一场智慧交融的研讨即将启幕。让我们一同踏入这满溢诗意与希望的旅程。
理论引航,初绽美育之光
研讨伊始我们深度解读美术区核心经验。这恰似知识的清泉,润泽我们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认知。
经验共鉴,同享游戏智慧
老师们用生动照片与视频,娓娓讲述区域中的故事,分享区域游戏创设的精妙构思、指导过程中的温馨瞬间,亦坦诚倾诉所遇困惑。
刘乾老师在观摩中发现有些班级自然材料丰富,每个活动内容都有清晰的手工步骤图,材料放置在幼儿随手可取的地方。周围展示了许多幼儿的艺术创作。但幼儿之间缺乏交流和互动,自然材料虽多但幼儿缺乏使用的意识,可以针对这些材料的特点制作一些“使用示意图”,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去使用这些自然材料。
钱晨老师仔细观察了小3班的美术区,这个区域的主题特别明确,而且很有吸引力。仔细看下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材料和作品实在是太多了,空间有点不够用,怎么在有限的空间里把材料放得合理些,还能让环境保持整洁有序?而且,为了让孩子们一直保持新鲜感和兴趣,这个区域还得定期更新。怎么才能更高效地更新和维护这个区域,这也是个需要好好想想的问题。
这是心与心的交流,经验于此碰撞,智慧由此萌生。
环境探微,营造成长佳境
以区域观摩评估表为指引,结合实地观察,探寻环境创设的奥秘。从空间的巧妙运用,到布局的合理规划,再到主题的完美呈现,他们从幼儿纯真视角出发,剖析环境创设的得失,为打造梦幻游戏天地建言献策。
陆怡:在此次观摩中中(3)班美术区环境优美,渗透了 “非遗” 文化主题,通过版画作品、制作工具呈现传统艺术形式,既培养幼儿审美,又传递文化认知,体现环境作为 “隐性课程” 的教育功能。整个美术区色彩搭配丰富且协调,手工制品造型多样,空间布局层次分明,营造出充满艺术氛围的视觉环境,符合幼儿审美需求。通过立体展架、墙面展板、桌面陈列等多维空间布置,高效利用区域空间,既展示作品又划分功能区,动线清晰,便于幼儿活动与探索。
徐子鸣:我在观摩中看到中4班的美工区充满春日气息。教师巧妙结合中班幼儿的发展特点和课程教学需要,围绕春天主题,对美工区环境进行了精心设计。在区域布局上,教师充分考虑了动静结合与美观性,确保布局契合中班幼儿的发展需求。绘画区光线充足,手工区空间宽敞,各个区域既能相对独立,又能相互呼应。此外,教师还深入关注每个区域的特征与教育价值,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投放丰富的学习材料,如彩色卡纸、超轻黏土,以及各类自然材料,让幼儿在动手创作过程中,锻炼多种能力。
材料精投,契合发展需求
围绕材料投放这一关键环节,分享深刻见解。材料的适宜性、丰富性及其与幼儿兴趣和发展水平的契合度,都将在讲述中清晰呈现。
张小英老师观摩了大1班的美工区,大1班在选择美工区活动材料时考虑种类的丰富性,倾向于选用低结构材料。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只需提供不同的美术工具,以及树枝、花瓣等自然材料,支持幼儿进一步发挥美术创想。
蔡心怡老师谈了中2班教师依据中班幼儿特点,在美工区投放大量材料,其中“石头记”里的鹅卵石利用率低。因缺少辅助材料,创作思路受限,且材料难度层次不明,导致不同能力孩子兴趣缺缺。后续调整时,应按幼儿兴趣和能力分层投放材料,增添辅助材料,结合“春天”主题投放自然材料,让美工区发挥更大作用。
支持善导,陪伴未来征途
小、中、大班教师代表将分享教师有效支持的宝贵经验。从引导方式的细腻入微,到互动策略的巧妙运用,再到对幼儿自主游戏和创造力培养的全力扶持,他们的话语如春风拂面,触动我们的教育情怀。
钟美华老师:区域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一部分,教师应给予隐性支持指导。可通过材料支持,物化目标、引导发展;利用伙伴支持,促进相互学习;教师参与活动直接指导;还可引导讨论,在活动前、中、后增强计划性、解决问题、分享成果。
吴一姣老师:我觉得教师有效支持要确保美工区与人的互动性,支持同伴互动,引导幼儿探究方法、交流经验、小组合作、材料互借等,保证孩子能在美工活动中共同学习与进步。同时还要保证师幼互动,在活动前进行有效的提问,在活动中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适时介入指导,更要及时回应每次活动后孩子们的真实反馈。
赵开红老师:在小4班美工区,我看到一名小朋友尝试用油菜花拓印,开始时用水果网和黄色颜料,颜料用完后停止。徐老师指导她自己取颜料,她便继续创作。幼儿园小班美工区活动中,教师支持对幼儿自主学习至关重要。根据案例,教师可调整支持策略:1.提供基础材料满足初步探索,同时提供可扩展材料供自由使用,鼓励发现工具与效果的关联。2.引入自然物和废旧物,激发创造性表达。3.将材料放在幼儿可自取位置,增强可及性,引导自主选择材料,增强自主意识。
分组研讨,擘画前行蓝图
各年级组将分组研讨,依据本年级下一个主题,结合美术区关键经验,勾勒未来美术区游戏的美好愿景。
老师们以画图、列表等形式,精心规划下个主题美术区的环境创设、材料投放和教师支持方案。
陈霞琴老师:家长与孩子一起制定明确的规则和期望,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应该学习,什么时候可以适当放松。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自律的意识和责任感。
陈春华老师:下一个主题是《我们居住的地方》,环境创设是以水乡特色为主,融入水墨画和园林风格。主要投放的材料是卡纸,盒子和泡沫箱。游戏活动有:油纸伞的制作与装饰,配以综合材料制作的微景观,用各种材料制作苏式窗花,乌篷船配合小桥流水。因为是苏州园林,还可以制作假山,拱桥等。
吕吴妍老师:我们把人们的工作按照游戏内容分为了工作服装、最美劳动者、工作真快乐、未来的我等区中区,小朋友们可以使用多样化材料设计不同的服装,利用扭扭棒、木棒等材料制作立体小人,还能结合五一劳动节绘画出心中的最美劳动者。
凝萃精析,指引远航方向
业务园长邹琴老师全面总结活动中的经验与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各年级组依据幼儿发展水平精准优化环境创设,突出主题且注重空间利用;材料投放兼顾兴趣与能力分层;教师支持需把握介入时机、强化引导提问;定期复盘教研成果,持续改进、提升美术区活动质量。
共研,共思,共进
让我们满怀热忱,
共同为幼儿铺就
更美好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