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融合 协同共进——藏幼4月保教结合视角下半日活动的优化研讨活动
为深入贯彻《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精神,推进保教融合实践创新,我园于2025年4月21日22日和25日分别开展了三个年级组的半日观摩活动,并于4月28日开展园本研讨活动。聚焦半日活动中保育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通过“设计解析-问题诊断-策略共创-成果迭代”四步闭环,探索高质量师幼互动新路径。
观察深研 问题共析
在半日观摩活动中,教师们以细致入微的观察,深入挖掘半日活动中保育与教育的融合点及存在的问题。
环境育人
户外探索
生活环节
集体活动
游戏场域
多维对话 策略共创
在半日观摩活动的基础上,教师们围绕观摩发现的问题,以《评估指南》为指引,展开了多维度的对话与策略共创。教师们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就如何进一步优化保教融合提出了诸多创新思路。
设计溯源 理念先行
三位主班教师依次解读了自己半日活动的设计框架与保教融合的实践逻辑,并进行了反思。
邹诗涵老师:
在本次半日活动中,混龄游戏环节由两位老师和阿姨共同协作,负责幼儿的安全看护。在攀爬区域下方,我们已增设垫子以加强保护措施;在点名环节,我们融入幼小衔接结合幼儿的名字。由于目前点名时间稍长,我们计划进行优化,缩短时长,并将其与班级晨间签到流程整合。
蔡心怡老师:
本次活动践行“保中有教、教中有保”理念。教师主导活动,把控节奏,保育员配合保安全、促规则,活动中双方共同观察指导。不过存在不足,如户外游戏活动环节衔接欠佳,对幼儿出汗处理不及时;区域游戏个性化指导滞后;环节过渡时对幼儿整理物品指导不足。后续需关注个体,细化保教,提升融合精准度。
吴一姣老师:
在本次半日活动中,我们觉得在关注幼儿个体和细节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定要及时注意孩子给予安抚和指导。如器械操拿圈时,我们教师都没发现后排的小朋友是空手跳的。在混龄游戏时新材料的加入需要及时添加一些图示、引导孩子真正得到锻炼。集体活动时的提问也要注意保持开放性,让小朋友们有表达的空间。
观察赋能 问题聚焦
教师们结合照片,分享了各自发现的保教融合亮点与问题,并反思可改进之处。
钱晨老师
中3班的幼儿值日生工作仅局限于分发点心餐具和擦桌子,内容单一重复,难以激发幼儿积极性,也无法充分锻炼其综合能力,存在形式化、低价值的问题。
周珺老师
蔡老师在早操结束后的集体游戏时间很长,幼儿分散活动的时间变得很短,需要协调好两个活动的时间。
赵开红老师
在观摩大1班混龄游戏时,我发现孩子们在树屋上由于前进方向不同,总是会交汇到一起,这时狭窄的路线上就会产生“进与退”,“让与行”的冲突。这样的冲突如何避免呢?如何更好地在游戏时引导幼儿处理这样的冲突呢?
吴琼老师
小班建构区可以采用简单生活化主题(如“动物之家”“小汽车乐园”),提供大块积木、软胶等安全材料,以模仿搭建为主,融入游戏,激发兴趣并锻炼手眼协调与空间感知,避免复杂结构。
陈春华老师:
我的关键词是兴趣。孩子在游戏中失去了兴趣,教师需要适时出现,重新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范汐敏老师:
集体活动开展中对幼儿进行内容展示时,采用的展示形式和方法是否能面向全体儿童?展示的方式和材料选择需要适当再斟酌一下,使其更具合理性。
吕吴妍老师:
我观摩了大1班的集体活动,我认为在幼儿操作时不用播放教师的示范视频,要让小朋友们自主探索、创新。
陆思佳老师
幼儿美术创造性教师可以通过材料解放、问题驱动、评价转向构建支持性生态。教师的适当放手给予幼儿更多思维迸发的契机。
陆怡老师
我观摩的是小3班的生活活动,我发现在幼儿洗手吃点心的环节中,很多孩子洗完手后没有用毛巾擦手,而是用餐巾纸擦干,并且也没有垃圾分类,直接把餐巾纸扔到了厨余垃圾的垃圾桶里。
徐婷老师
幼儿玩游戏时,对于材料没有有效利用时,教师应该如何介入,让游戏有效开展。
陈霞琴老师
中3班户外混龄游戏的时候提供了新的游戏材料,教师应该演示或者提供图谱让幼儿和材料互动起来,幼儿才能乐在其中。
策略共创 协同破局
教师们分成“生活活动组”“户外活动组”“集体活动组”和“游戏活动组”围绕保教结合的核心理念,针对观摩活动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分别从不同维度出发,深入探讨并设计了优化策略。
成果可视 对话共进
我们对于幼儿的户外活动想到了几点调整策略:
1.提供图画或图片形式的游戏规则;
2.我们教师要去引导幼儿,与幼儿进行互动;
3.创设一个安全的游戏活动环境(准备一些辅助物);
4.及时关注幼儿的各种需求。
我们的关键词是立足儿童。在集体活动中,要从儿童角度出发组织活动,避免教学误区。同时进行差异化互动,把握教育契机,充分尊重幼儿主体性。
1.以问题引导介入
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或游戏情节停滞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介入,启发幼儿思考,推动游戏情节发展。
2.提供材料介入
根据游戏的进展和幼儿的需求,适时提供相应的材料,引发幼儿新的游戏行为和想法。
3.把握介入时机
当幼儿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游戏出现安全隐患、幼儿邀请教师参与或游戏情节出现停滞时,教师应及时介入;而当幼儿游戏顺利进行,专注投入时,教师应尽量减少干扰,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空间。
4.鼓励合作介入
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当发现幼儿独自游戏遇到困难时,引导其他幼儿一起参与解决问题,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根据上面的讨论我们把生活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归纳为4个并想到了一些措施:
融合教育:针对特殊群体的孩子,我们可以鼓励班中能力强的孩子陪同,在活动中也可以设计多样化合作游戏,鼓励不同能力幼儿共同完成任务,促进互助与理解。
集体归属感:组织每日班级晨会,引导幼儿参与集体决策与活动,强化团队荣誉感。
生活习惯:建立定时洗手、整理物品等日常流程,结合积分奖励制度巩固行为规范,也可采用榜样示范法。
师幼互动:采用蹲姿平等对话,每日记录个体需求并及时反馈,增强情感联结与信任。
领航,明专业之策
业务园长围绕半日活动观摩中的亮点与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肯定了老师们在活动中能立足儿童意愿,支持儿童发展的理念。同时也从过渡环节的优化、师幼互动的温度、个别指导的深化进行了举例寻策略,帮助教师明晰组织半日活动的注意点与要点,鼓励教师以此活动为起点,在常态中不断优化精进,提升保教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