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真有趣——中班组园本课程活动
“泥”真有趣——中班组园本课程活动
活动缘起:
又到了晨间锻炼的自由活动时间啦,孩子们这边一堆,那边一围,凑在一起看起了虫子。看着从泥土里钻出来的小蚂蚁、西瓜虫爬来爬去,引得他们阵阵惊叹。“它们的家在泥里吗?”“会不会觉得闷?”“难道泥里有它们的食物吗?”“为什么它们那么喜欢泥呢?”,一个又一个问题为我们的探“泥”之旅拉开了序幕。
指南链接:
幼儿有着与生俱来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们的学习是自由的、开放的,贯穿于一日生活之中。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生活中的各种时机,支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泥”之初体验
1.寻找身边的泥
生活中的泥有哪些呢?于是,我们利用周末发动孩子和家长一起找一找,挖一挖“我身边的泥”。
孩子们从寻泥的过程中感知到了泥的质地是不同的,也开始留意起了身边的泥,花盆、菜地、路边......
教师感悟:《指南》中指出:要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寻找身边的泥从孩子的日常出发,在生活中、自然里真切地感受泥、认识泥......
2.认识身边的泥
在寻泥和挖泥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泥土的颜色、味道有着不同的描述。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泥,孩子们把采集的泥土带回了教室,和同伴们一起观察、讨论。
希希:泥有什么颜色?
原来泥土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我们常见的黄土,遥远的北方还有黑土,此外祖国大地还有红土、紫土、白土等,我们的祖国真是地大物博!
悦悦:泥土摸上去是什么感觉呢?
琳琳:摸上去毛毛的,有点扎。
亦亦:我感觉硬硬的,像巧克力。
教师感悟:课程就在幼儿的生活里,教师要追随幼儿,善于捕捉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将生活中幼儿的发现,或是幼儿急于想知道和解决的问题,及时纳入到课程和游戏活动中来。
二、“泥”之再体验
1.泥土大调查
有了几次与“泥”的初体验后,孩子们积累了一些关于泥的经验。知道泥可以根据颜色分类,不同的泥的质地也不同。有了一定的认知后,新的问题又产生了:泥到底有几种?有些什么作用呢?让我们一起来调查一下吧!
01.绘制篇
02.分享篇
03.展示篇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原来泥土可以根据砂粒、粉粒和黏粒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分为沙土、黏土和壤土三种类型;泥土里还住着蚂蚁、蚯蚓这些小动物,真是太神奇了!
2.泥土小实验
泥土还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实验呢,一起来玩一玩吧!
实验1:建议过滤器
泥水那么脏,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它变干净呢?试试看用布、沙子、石子做一个过滤器吧!看看把脏水倒进去,会不会变干净,赶紧试试吧!
实验2:干泥和湿泥哪个重
干泥和湿泥哪一个重呢?团子说:湿泥重,天天说:干泥重,还有的孩子说:一样重。到底哪一种泥更重呢?一起来做实验吧!通过实验孩子们发现:原来加了水的湿泥比干泥重很多,里面含有了水份,水加的越多泥的重量越重!
实验3:制作小泥人
孩子们猜想:2杯泥和4杯水搅拌在一起可以变出小泥人。通过实验发现:原来需要8杯泥和4杯水,才能变出小泥人。而且,就像《小泥人》绘本里说的一样:水太多了,就变成泥水汤了。水太少了,就搅拌不起来了。
三、“泥”之趣体验
1.玩泥
通过泥土实验,孩子们感受到了玩泥的乐趣。于是,在户外或区域里随处可见孩子们玩泥的身影,孩子们和泥土来了个亲密接触。
2.画泥
泥土还可以用来画画呢!干泥就像沙画一样可以用来做“泥画”。湿泥就像墨水一样,可以画出神奇的画来。
3.捏泥
湿泥就像橡皮泥一样,可以捏出各种各样的造型,一起来看看吧。
一张张欢笑的脸、一双双明亮的眼,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没有领略过的风景,积累属于自己的新经验。
关于泥土,我还想知道……
老师,我们用泥做的小碗可以用来吃饭吗?
老师,橡皮泥是泥吗?
老师,泥土会消失吗?
老师,泥土可以造房子吗?
老师,老师……
关于泥的探索,仍在继续……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